一文读懂缺铁性贫血原因
发布栏目:药师与安全合理用药发布时间:2024-04-22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或缺失,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失血:失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这可能包括月经过多、慢性胃肠道失血(如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裂孔疝、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出血性息肉、炎症性肠病等)以及手术或外伤引起的失血。
二、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生长发育或生理需求的增加,需铁量增加,若铁摄入不足,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三、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饮浓茶和咖啡、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慢性肠炎等情况下,铁的吸收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5。
四、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心功能不全、癌症、慢性肾功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和炎症性肠病等,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可能导致功能性铁缺乏,进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五、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难治性缺铁性贫血(IRIDA)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 1(DMT1)缺陷性贫血等,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六、饮食中缺铁:如果饮食中铁的含量不足,或者食物中的铁不易被人体吸收,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七、怀孕:孕妇储备的铁不仅需要为自己增大的血容量服务,也是发育中胎儿的血红蛋白来源,因此很多孕妇可能出现缺铁性贫。
这些原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铁的供应不足以满足身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需求,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针对不同的原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药师与安全合理用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临床药师团队提供

指导专家
吴玉波 教授 主任药师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