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怎么治疗?
发布栏目:药师与安全合理用药发布时间:2021-09-03
小儿湿疹(或称为婴儿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主要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因此,宝宝长了湿疹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病情恶化,导致睡眠障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小儿湿疹病因有哪些?
小儿湿疹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的发病原因有: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湿疹或其它过敏性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宝宝得湿疹的概率也相对高;
2、免疫因素:由于宝宝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存在免疫异常,也是导致湿疹发生的重要因素,一部分宝宝长大后可以得到改善。
3、环境因素:所处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衣物以及化学物质接触等都有可能引发湿疹。
4、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宝宝的皮肤屏障功能比较薄弱,有利于一些过敏原或微生物进入皮肤。
小儿湿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湿疹往往由于综合因素导致,既有遗传背景,又有免疫紊乱,然后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之下,过敏原或微生物进入破损的皮肤屏障,最后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宝宝得了小儿湿疹怎么办?
治疗策略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实施“阶梯”治疗。首先所有患儿都需要采取基础治疗,即健康教育、皮肤清洁和保湿,以及寻找和避免一些可能跟该疾病加重有关的诱发因素。例如,穿盖过多、室温过高、洗澡频率过少等生活环境及习惯。皮肤清洁和保湿是基础治疗的重要环节,清洁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或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建议每天一次,同时可使用沐浴清洁产品;外用润肤剂是非常重要的修复皮肤屏障的手段,要坚持每天使用,足量和多次。
其次,在基础治疗后,根据皮疹情况选择外用药物或系统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目前首选的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通常使用弱效或中效的,父母不用过度担心外用激素的副作用,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就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抗炎作用,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了。如果是两岁以上的宝宝,也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它跟激素有类似的作用,如果宝宝只有面部或皱折部位有湿疹,也可直接作为首选药物。若这些部位皮疹比较严重的患儿,建议先用外用激素,等症状改善后再转换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系统治疗主要针对较重的湿疹,包括抗组胺药物(止痒)、葡萄糖酸钙(收缩血管、减少血管通透性)、抗生素(抑制感染)、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等,以及紫外线光疗。
对于瘙痒比较剧烈或其他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也可尝试利多卡因静脉封闭治疗。
幼儿使用激素类药物安全吗?
作为首选治疗药物,效果比较明显,但也有诸多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改变、局部毛发增生、毛血管扩张等,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现在很多家长对该类药物怀有恐惧,而不愿使用,这是错误的做法。在皮肤有炎症的情况下,保湿只是改善皮肤屏障,但不能起到抗炎的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阶段性的使用激素是很安全的。
在治疗当中应该注意什么?
主要是外用药膏不可轻易的停用。患处刚收干就停用,会容易复发,因为外用皮质激素的使用本身就存在反跳现象,即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时原病会复发或恶化,因此什么时候开始减量或停用,主要还是取决于瘙痒和皮疹是否消退。同时,在康复过程当中要加强保湿,建议每天全身都要擦润肤剂两到三遍。
另外,宝宝得了湿疹,家长应避免走极端:要么过于忽视。不愿意药物治疗,仅涂抹润肤露;要么过于重视。不敢喂宝宝吃其他食物,甚至不给婴儿洗澡。这些都不利于宝宝的康复。湿疹的皮肤上面很容易有细菌定植,所以要定期清洗。同时,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同时预防湿疹的复发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作者:刘天娇
现任:哈医大四院心内科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