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物性肝炎:用药需谨慎,肝脏要呵护
发布栏目:药师与安全合理用药发布时间:2025-07-23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但它也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灾区”。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它可能由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药物引起,甚至一些看似安全的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伤害。在世界肝炎日(7月28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深入了解药物性肝炎,掌握防范和应对方法,守护肝脏健康。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度肝功能异常到急性肝衰竭不等。
二、常见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成人超过4克/天)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
2.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之一,尤其是与利福平联合使用时。
吡嗪酰胺:也与肝损伤有关。
3.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可直接损伤肝细胞。
靶向药物:如拉帕替尼等,也可能引起肝损伤。
4.抗生素
氟氯西林:与严重的药物性肝炎相关。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引起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5.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
某些中草药:如何首乌、雷公藤等,可能导致肝损伤。
膳食补充剂:如某些减肥药、蛋白粉等,也可能引起肝损伤。
其他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
三、如何防范药物性肝炎?
1.合理用药
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疗程,避免使用已知对肝脏有潜在毒性的药物。
2.监测肝功能
在使用高风险药物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若出现肝损伤症状(如黄疸、乏力、恶心等),及时就医。
3识别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肝病的患者等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更加谨慎地使用药物;
总之,药物性肝炎虽然可怕,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识别高危人群以及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防范药物性肝炎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那些已知对肝脏有潜在毒性的药物。同时,一旦出现肝损伤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科学的保肝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科学用药,呵护肝脏,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